· |
1883年5月4日 汪精卫出生于一位汪姓客商家 |
|
1883年5月4日,汪精卫出生于一位汪姓客商家。  |
· |
1902年3月 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 |
|
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得第一名秀才;同科还有二兄和一个侄儿,名列二、三名。一家两代三秀才,可谓“玉峰双秀,珠树三花”。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当然儒家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信仰孔孟子道就很虔诚。儒家思想中既有“仁、智、勇”,如子路的“君子死,冠不免”的坚强的因素;也有“温良恭俭让”、“宽”、“恕”等因素。而从汪的身世及功名途径来看,汪更多地接受“恭”、“恕”等思想的影响。  |
· |
1903年 汪精卫官费赴日本留学 |
|
1903年,汪精卫然后考取了公费派遣日本留学的名额。就读于日本法政大学。  |
· |
1905年7月 汪精卫谒见孙中山 加入同盟会 |
|
1905年7月,汪精卫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  |
· |
1905年8月 汪精卫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 |
|
1905年8月汪精卫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谬论,受到孙的好评。  |
· |
1906年6月 汪精卫毕业后拒绝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其归国服务的要求 |
|
1906年6月,汪精卫毕业后拒绝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其归国服务的要求(日语翻译,每月可得稿酬五、六十元,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资助朋友)。  |
· |
1907年 汪精卫随孙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 |
|
1907年初,日本政府迫于清政府的压力,汪精卫随孙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革命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进行论战。  |
· |
1908年 汪精卫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结识陈璧君 |
|
1908年汪精卫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革命经费。  |
· |
1909年10月 汪精卫出任《民报》主编 |
|
1909年10月汪精卫由南洋至日本,出任《民报》主编,秘密复刊发行《民报》第25-26号。  |
· |
1910年1月 汪精卫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 |
|
1910年1月汪精卫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起初决心以死报国,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此后受肃亲王善耆软化,意境为之一变。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开释出狱,任南方民军议和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暗中秉承袁的意旨,与君主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鼓吹革命、立宪两派联合拥袁,实现南北统一。  |
· |
1910年12月 汪精卫与李石曾等在天津组设同盟会京津保支部 |
|
1910年12月汪精卫与李石曾等在天津组设同盟会京津保支部,任支部长,阻拦北方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
· |
1912年1月 汪精卫力劝孙让位袁,并参加北上迎袁专使团 |
|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按孙嘱咐代起草临时大总统府就职宣言。后留在孙身边工作,力劝孙让位袁,并参加北上迎袁专使团。汪精卫提出“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 陈璧君举办了结婚仪式后,8月携陈璧君一起赴法留学,中间几度返国,皆超然于政治之外。  |
· |
1917年 汪精卫回国后参加护法运动 |
|
1917年汪精卫回国后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  |
· |
1921年 汪精卫任广东革命政府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等职 |
|
1921年汪精卫任广东革命政府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等职。次年任国民党本部参议,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1922年~1923年,孙中山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汪精卫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
· |
1924年1月 汪精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出任中央宣传部长 |
|
1924年1月汪精卫在国民党“一大”上被孙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出任中央宣传部长。11月随孙北上入京,任秘书。  |
· |
1925年6月26日 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
|
1925年6月26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今后国民党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会议还决定撤销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  |
· |
1925年7月1日 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 |
|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  |
· |
1925年7月2日 汪精卫庄重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
|
1925年7月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政府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
· |
1926年1月 汪精卫在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被迫辞职 |
|
1926年1月汪精卫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被迫辞职,出走法国。汪精卫于1927年2月下旬离开法国,乘火车经苏联归国。在汪精卫途径莫斯科时,斯大林专门接见了这位国民党左派领袖。  |
· |
1927年4月1日 蒋介石与汪精卫密谈反共“清党” |
|
1927年4月1日,汪精卫抵达上海,蒋介石率吴稚晖、李石曾、李宗仁、白崇禧、柏文蔚、古应芬等人,前往汪精卫下榻的孔祥熙公馆,就反共“清党”等问题同汪秘密会谈。 详情>>  |
· |
1927年4月5日 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 |
|
1927年4月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与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硬说包藏奸心、投机进入革命队伍,正和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密谋举行反革命政变的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使党和人民处于无戒备的状态,以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得逞。  |
· |
1927年4月10日 汪精卫篡夺武汉军政大权 |
|
1927年4月10日汪精卫到武汉,伪装革命,高喊革命口号,极力装出“左”派姿态,接任了国民党中央主席和国民政府主席职务。不久,就一反常态,咒骂工农运动“过火”。 详情>>  |
· |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集团叛变 宁汉合流 |
|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公布《统一本党政策案》,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封闭武汉的工会、农会、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汪精卫集团的叛变,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终于失败。 详情>>  |
· |
1927年11月11日 汪精卫在广州执信学校作了题为《分共以后》的演讲 |
|
1927年11月11日,汪精卫在广州执信学校作了题为《分共以后》的演讲,声称国民党在分共以后应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要继续肃清中国共产党”;(2)要重新整理国民革命的理论,将共产党的理论从国民党里分出去;(3)国民党要“建设起来”,迅速将国民党的主义和政策实现。  |
· |
1933年3月26日 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会商,决定“全力剿共” |
|
1933年3月26日,蒋介石自北平返回南京,与汪精卫等会商,决定“全力剿共”方针及应付日本侵略的办法。4月4日,蒋介石离开南京,5日到南昌,布置第五次“围剿”计划。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亲任总司令,对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
· |
1935年2月20日 蒋介石致电汪精卫同意其对日关系书 |
|
1935年2月20日,汪精卫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报告中日外交方针,声称:“中日两国所发生纠纷,可用诚意来解决。广田外相的演说,与我们素来主张,大致吻合。”蒋介石随后致电汪精卫说:“兄在中政会报告对日关系书,灼见宏猷,至深钦佩,与弟在京时对中央社记者所谈各节,实属同一见解。中央同人既有所决定,弟能力所及,自当本此方针,共策进行。”  |
· |
1935年2月27日 汪精卫、蒋介石联名发布严禁排日命令 |
|
1935年2月27日,汪精卫、蒋介石联名向全国各机关、团体发布严禁排日运动命令。同日,国民党中政会通告各报纸、通讯社禁止刊登排日和抵制日货消息。  |
· |
1935年11月1日 汪精卫被爱国志士孙凤鸣刺伤 |
|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六中全会开幕,各中委齐集第一会议厅的门前摄影。蒋介石见会场秩序很乱,借口身体不适未参加,汪精卫站在正中的位置摄影。镁光灯刚刚闪动,记者群中猛然冲出一个青年,拔出手枪,向汪连连射击,汪中三弹应声倒地。 详情>>  |
· |
1936年12月30日 大汉奸汪精卫和日本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 |
|
1936年12月30日,大汉奸汪精卫和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包括同年缔结的《日汪密约》和关于成立伪政权问题的换文。 详情>>  |
· |
1938年12月18日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日 |
|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陈璧君夫妇等人借口讲演,从重庆逃往昆明。19日,汪精卫、周佛海、陈璧君、陶希圣、曾仲鸣一行飞往越南河内。21日,陈公博从成都经昆明到河内。 详情>>  |
· |
1938年12月29日 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叛国投日 |
|
1938年12月29日,国民党副总裁、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投敌。上月,汪精卫的代表高宗武、梅思平与日军参谋本部中国课长今井武夫、谋略课长影佐祯昭在上海进行“重光堂会谈”后,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内亲日派集团加快了投敌的步伐。 详情>>  |
· |
1939年1月1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开除汪精卫党籍 |
|
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开除汪精卫党籍及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定”。  |
· |
1939年3月21日 蒋介石派特务赴河内刺杀汪精卫未果 |
|
1939年3月21日,军统特务爬墙入汪寓。特务侦得三楼朝南的一问,几个晚上电灯通夜未熄,断定此房必为汪之卧室元疑。特务登楼,即向该朝南房间冲去,发现正有一胖胖的穿白色睡衣裤的人急起,准备开灯,特务从形影上认为是汪精卫本人,枪弹速射数十发,即下楼夺门而逃。其实,这朝南大间睡的是曾仲鸣夫妇。 详情>>  |
· |
1939年5月5日 汪精卫致电蒋介石,公开投降日本 |
|
1939年5月5日,自越南抵上海,致电蒋介石,公开投降日本,在船上与日本今井武夫密谈,表示建立汪伪政府意向,并拟与日本当局交换意见,沦为汉奸。  |
· |
1939年5月31日 汪精卫从上海飞赴日本谈判 |
|
1939年5月31日,汪精卫从上海飞赴日本谈判。谈判一开始,日本陆相板垣征四郎就奚落汪精卫,“我以为,要在中国建立新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必须争取到重庆方面的要人和军队的多数。您对此一定有相当的把握,如果能听到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实为荣幸”。  |
· |
1939年9月5日 汪伪政权设立特务组织“七十六号” |
|
1939年9月5日,汪伪“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此前,汉奸丁默村、李士群即在日本指使下建立了特工组织,机构设在上海大西路76号。后因此处活动不便,又由日本特务晴气庆胤亲自选定极司菲尔路76号作为特务活动场所。9月5日,在汪伪“国民党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 详情>>  |
· |
1940年3月30日 伪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出任主席 |
|
1940年3月30日,酝酿了一年三个月的汪伪中央政权终于成立了。原来的国民政府的建筑在沦陷中给日军捣毁得支离破碎,故汪氏的“国民政府”,迁入了战前考试院的旧址。 详情>>  |
· |
1940年4月26日 汪伪国民政府举行“还都”典礼 |
|
1940年4月26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还都”典礼。汪精卫在典礼上讲话称,要与日本共同建设东亚。同日,汪精卫发表题为《罪已的精神》一文,表示要以“罪已的精神”,担负起和平反共建设的“责任”。  |
· |
1940年11月30日 日本政府宣布承认汪精卫政权 |
|
1940年11月30日,日本政府宣布承认汪精卫政权。汪精卫政权,是指以汪兆铭(汪精卫)为国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长、周佛海、李士群等为主要成员的,在日本侵略军扶持下于1940年至1945年间的在南京统治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因为当时已经迁都重庆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即重庆政府,不承认汪精卫的「国民政府」及「行政院长」之职,所以常称之为汪伪政府,日本则称之爲南京国民政府。  |
· |
1944年11月10日 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
|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
· |
1945年8月16日 南京汪伪政府解散 |
|
1945年8月16日的会上,周佛海提出,发表一篇简单宣言,宣告“国民政府”解散就可以了,其余问题,一概不谈。梅思平拿出一份预先拟好的稿子,向大家读了一下,即算通过 详情>>  |
· |
1946年1月21日 国民党政府将汪精卫坟墓炸毁 |
|
1946年1月21日,国民党还都后,何应钦派南京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祟六、南京宪兵司令部张镇等人领兵将汪精卫的坟墓炸毁。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梅花山的坟地由工兵铲平后建了一座小亭,四周添植许多花木,彻底改变了模样。  |
· |
1946年4月16日 汪精卫之妻陈壁君被公审 |
|
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审判汪精卫之妻陈壁君。下午2时许,法院派法警4名,马车一辆,由司前街看守所签提陈壁君到庭。陈身穿蓝布罩衫,花白头发,戴白边眼镜,襟插派克钢笔一支,左手戴夜光表一只,右腕套玉镯,神色自若。 详情>>  |
|
为Ta添加大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