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73年2月23日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 |
|
1873年2月23日(癸酉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县。  |
· |
1895年5月2日 公车上书爆发,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举人上书光绪皇帝 |
|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于松筠庵会议,联名上书光绪皇帝。上书虽被都察院拒绝,但在全国广泛流传,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史称公车上书。 详情>>  |
· |
1900年2月11日 清廷令挖康梁祖墓,购“二犯”人头 |
|
1900年2月11日,清廷下令,严命李鸿章将康有为、梁启超在广东本籍的祖上坟墓尽皆铲平,以儆凶邪。14日,清廷又命闽、浙、广东督抚悬赏10万两,缉拿康有为、梁启超,呈验尸身,亦一体给赏。如愿得官阶,亦必予破格之赏。如有购阅所发报章者,严拿惩办,并将所著各书严查销毁。  |
· |
1901年6月7日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立宪法议》发表 |
|
1901年6月7日,《清议报》刊登了梁启超的一篇《立宪法议》的文章。梁启超在这里头一次提出了“预备立宪”这个主张。他在文章中把世界上的政体分为3种: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从此,康有为、梁启超一派政治活动的主要口号,由“尊皇”、“剿匪勤王”转为争取实现“预备立宪”,并以此作为同资产阶级革命派相对立的主要纲领。 详情>>  |
· |
1902年2月8日 清末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 |
|
1902年2月8日,继《清议报》后,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半月刊)在日本横滨正式出版发行,在这期创刊号上,梁启超开始以“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了他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政论文《新民说》。 详情>>  |
· |
1902年11月27日 政治活动家梁启超等人的《新小说》在日本创刊 |
|
1902年11月27日,《新小说》在日本横滨创刊。该刊附设于《新民丛报》,由梁启超、韩文举、蒋智由、马君武等主办,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光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学生,必新小说;及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阐述了小说必须改革的主张。  |
· |
1907年10月17日 梁启超等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 |
|
1907年10月17日,清末立宪派梁启超等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以配合清政府“预备立宪”。梁启超等提出“实行国会制度,建立责任政府;厘定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限;慎重外交,保持对等权利等四大政纲。 详情>>  |
· |
1912年10月8日 梁启超结束流亡生涯 |
|
1912年10月8日,梁启超自日本返抵天津,结束了自戊戌变法失败后长达14年的流亡生涯。  |
· |
1912年11月28日 政治活动家梁启超结束回到北京 |
|
1912年11月28日,梁启超结束流亡生活,回到了他阔别14年的北京。回京当日受到政府官员及各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热烈欢迎,袁世凯以优礼相待,梁感慨万分。  |
· |
1913年8月15日 陈焕章、梁启超等倡议定孔教为国教 |
|
1913年8月15日,孔教会代表陈焕章、夏曾佑、梁启超、王式通等上书参、众两议院,请于宪法中明定孔教为国教。  |
· |
1915年8月15日 蔡锷、梁启超密谋倒袁。 |
|
1915年8月15日,蔡锷匆匆赶到天津,在汤觉顿寓所与梁启超等共同商定:为争四万万人的人格起见,作拼着生命与袁世凯干一场不可。 详情>>  |
· |
1929年1月19日 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
|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
· |
1936年9月11日 梁启超作品《饮冰室合集》出版 |
|
1936年9月11日,梁启超作品《饮冰室合集》出版。  |
|
为Ta添加大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