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04年8月22日 邓小平出生于原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 |
|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他曾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
· |
1950年6月6日 邓小平要求克服西南区党内的不良倾向 |
|
1950年6月6日,邓小平在中共重庆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上作报告。在报告中,邓小平结合布置即将开始的全面整风工作,分析了西南地区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克服措施。 详情>>  |
· |
1973年3月10日 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
|
1973年3月10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中共中央的决定说,对邓小平的“进步应当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由国务院分配他担任适当工作”。 详情>>  |
· |
1974年4月4日 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 |
|
1974年4月4日-16日,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1974年4月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全面阐述了“三个世界”的理论。  |
· |
1974年4月6日 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
|
1974年4月6日,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4月10日,邓小平在大会发言,全面阐述了“三个世界”的理论并说明了我国的对外政策。他指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坚决同第三世界其它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  |
· |
1975年1月5日 邓小平复出,开始整顿文化大革命 |
|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邓小平恢复了工作。 详情>>  |
· |
1975年2月1日 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
|
1975年2月1日,四届全国人大后组成的国务院举行第一次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宣布:国务院工作以邓小平为首,其他11位副总理协助。会后,周总理病重住院,由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代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呈批主要文件和主营外事工作。  |
· |
1975年2月25日 邓小平狠抓铁路整顿 |
|
1975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召开解决铁路问题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讲话。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下发。邓小平重要讲话的传达和这一文件的下达执行,标志着1975年各条战线整顿工作的开始。 详情>>  |
· |
1977年4月10日 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
|
公元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邓小平在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详情>>  |
· |
1977年8月8日 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 |
|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认为:建国后的17年,教育和科研战线,主导方面是红线,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鼓励,还要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强调从1977年起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关于学风问题,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  |
· |
1978年3月18日 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匡科学大会。出席代表近6000名。大会由华国锋主持,邓小平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详情>>  |
· |
1978年3月28日 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
|
1978年3月28日,邓小平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谈话时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精神鼓励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 详情>>  |
· |
1978年9月16日 邓小平在吉林批判“两个凡是” |
|
1978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吉林省视察期间,听取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发表谈话,再次批判“两个凡是”。他说,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现在党内外、国内外很多人都赞成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两个凡是”不是真高举,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的高举。 详情>>  |
· |
1978年10月22日 邓小平前往日本访问 |
|
1978年10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日本政府邀请,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在为期8天的访问期间,邓副总理会见了日本天皇陛下,同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举行了会谈,还会见了长期为中日友好做出努力的日本各界朋友。 详情>>  |
· |
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的讲话成为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
|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即召开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详情>>  |
· |
1979年1月18日 邓小平作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
|
1979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务虚会,讨论工作重点转移后的理论工作问题。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
· |
1979年1月29日 邓小平副总理开始访问美国 |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副总理开始访问美国。邓副总理1月30日在华盛顿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归回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归回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详情>>  |
· |
1979年3月30日 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
|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即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详情>>  |
· |
1980年1月16日 邓小平提出80年代抓好三件事 |
|
198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召集党、政、军干部会议,邓小平作《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报告提出80年代要做的主要是三件事:第一件,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件事,是台湾归还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 详情>>  |
· |
1980年3月19日 邓小平提出评价建国以来历史问题的指导思想 |
|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审阅《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提纲后,对起草《决议》稿提出三条指导思想。 详情>>  |
· |
1980年8月18日 邓小平提出要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8月31日政治局讨论通过了邓小平的讲话指出,国务院领导成员的变动,是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详情>>  |
· |
1980年8月21日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了重新评价:“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详情>>  |
· |
1980年8月23日 邓小平说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 |
|
1980年8月23日,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采访中法拉奇单刀直入地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明快、干脆地回答道:“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又说:“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详情>>  |
· |
1980年10月25日 邓小平评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 |
|
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全党的指导思想”。 详情>>  |
· |
1981年2月14日 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作序 |
|
1981年2月14日,由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这本文集,收集了邓小平1956年到1979年的部分讲话,内容涉及政治、科学、教育、文艺等几个方面。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世界历史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激烈的动荡中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也走过了自己的很不寻常的道路。  |
· |
1981年8月26日 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新构想 |
|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阎锡山原旧部、港台知名人士、香港《中报》、《中报月刊》创办人傅朝枢时,首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新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初步框架。 详情>>  |
· |
1981年9月19日 邓小平检阅华北军事演习并发表讲话 |
|
1981年9月19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部队时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缔造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军政素质是有战斗力的。我们完全相信,有这样一支好的军队,又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定能够打败任何侵略者。 详情>>  |
· |
1982年1月11日 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
|
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详情>>  |
· |
1982年4月10日 邓小平提出打击经济犯罪要有“两手” |
|
1982年4月10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就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  |
· |
1982年9月1日 邓小平在十二大谈新时期的三大任务 |
|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并提出三大任务(一)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 |
1982年9月24日 邓小平同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问题 |
|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 详情>>  |
· |
1983年3月 邓小平说:不能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 |
|
1983年3月,邓小平在接见访华美国代表团时,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奥尼尔解释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明确表示:“我们不再有‘解放台湾’这个提法,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可以说发端于此。  |
· |
1983年6月26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杨力宇教授 |
|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杨力宇教授,谈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详情>>  |
· |
1984年4月28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里根 |
|
1984年4月28日,当时任中顾委主任的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夫人。邓小平对里根说:“我期待同阁下见面已两年了。我们当面就一些问题交换意见是有益的。”里根对此表示完全赞同。 详情>>  |
· |
1984年5月25日 邓小平强调中国有权在港驻军 |
|
1984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港澳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和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之后,中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详情>>  |
· |
1984年6月22日 邓小平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 |
|
1984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在谈话中,他说,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他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详情>>  |
· |
1984年6月23日 邓小平会见香港知名人士 |
|
198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是符合500万香港人的利益的。这是邓小平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邓莲如和利国伟时说这番话的。邓小平指出,我们希望能同英国就香港问题达成一个符合中英两国人民利益,同时也符合香港人利益的好协议。  |
· |
1984年11月1日 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 |
|
1984年11月1日,在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决心:大裁军。邓说: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详情>>  |
· |
1984年12月20日 邓小平说,解决香港问题经验适用于台湾 |
|
1984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时说,“解决香港问题的经验如果用于台湾,将对大家都有利,对美国也有利。”他说,“中美之间的问题还是一个台湾问题。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消除了中英之间的阴影。解决了台湾问题,中美之间的阴影也将消除。”邓小平强调说,“香港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扎扎实实的现实嘛。”  |
· |
1985年3月4日 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 |
|
1985年3月4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从政治角度和经济角度对当前国际形势作了分析。他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
· |
1985年5月20日 邓小平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
1985年5月20日,邓小平同陈鼓应谈话。邓小平说,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的特点,就是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详情>>  |
· |
1986年1月6日 美国《时代》周刊选邓小平作封面人物 |
|
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经济改革领导人邓小平为1986年首期的封面人物。 详情>>  |
· |
1986年5月10日 邓小平谈两个“翻番” |
|
1986年5月10日,邓小平谈两个“翻番”。他说,第一个翻番的实现靠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靠农村改革的成功。第二个翻番要靠城市改革的成功。  |
· |
1986年6月28日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法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
|
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就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也是邓小平同志对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较早的一次谈话。 详情>>  |
· |
1986年9月2日 邓小平接受华莱士电视采访谈中苏、中美关系 |
|
1986年9月2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华莱士电视采访时,谈了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国统一和国内情况。 详情>>  |
· |
1987年4月16日 邓小平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
|
1987年4月1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深入阐明“一国两制”方针。他说,香港回归祖国后它的现行制度50年不变,50年后更没有变的必要。这个精神同时适用于澳门,也适用于将来按“一国两制”方针解决统一问题的台湾。台湾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50年也不变。  |
· |
1987年6月29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谈政治体制改革 |
|
1987年6月29日,邓小平说: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和法制。我们的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人们往往把民主同美国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民主制度。我们不能搬你们的。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三权鼎立、普选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中国肯定是动乱局面。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讲社会主义的民主,也要讲社会主义的法制,在强调发展民主的同时,要强调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要有理想,守纪律。  |
· |
1987年7月4日 邓小平提出两个基本点概念 |
|
1987年7月4日,邓小平会见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时提出两个基本点概念: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搞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完整内容。  |
· |
1987年7月24日 邓小平会见为四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
|
198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邀请做出重大贡献的部分中年科学家到北戴河休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北戴河亲切会见正在这里休息的对四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部分中年科学技术工作者。  |
· |
1987年9月13日 邓小平会见哈默 |
|
198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时说,中国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成又一次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对了。 详情>>  |
· |
1988年9月21日 邓小平提议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
|
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斯里兰卡总统普雷马达萨时说,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好的国际环境是没有战争的、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  |
· |
1989年3月4日 邓小平指出: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 |
|
1989年3月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要放出一个信号:中国不允许乱。邓小平还指出,十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  |
· |
1989年3月23日 邓小平说10年改革最大失误教育发展不够 |
|
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应邀来访的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时说:“我们在10年中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最重要的是在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和共产党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经过冷静的考虑,认为这个问题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只有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才会有较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只要人们思想统一了,治理也不难”。 详情>>  |
· |
1989年5月16日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中苏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
|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中苏高级会晤终于实现,邓小平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他建议:“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从此开始了两国间一种新型的关系。 详情>>  |
· |
1989年11月9日 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
|
1989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详情>>  |
· |
1992年1月18日 邓小平同志开始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 |
|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详情>>  |
· |
1992年1月19日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 |
|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进而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详情>>  |
· |
1992年5月22日 邓小平视察北京首钢钢铁公司 |
|
1992年5月22日,邓小平视察首都钢铁公司。上午8时,邓小平在北京市领导的陪同下,坐面包车来到首钢视察并发表了讲话。 详情>>  |
· |
1997年2月1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
|
1997年2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
|
为Ta添加大事记 |